文山三七种植历史考证
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就是“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毋庸置疑,三七的栽种始于古人对其功效的发现之后。古人在发现并了解了野生三七的功效后,便开始用其治疗疾病,并日渐向外传播,导致了野生资源供应不足,同时,为了采集方便。古人于是将它移为家种,这就是人工驯化和栽培三七的开始。 历史上人工栽培三七最确切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清道光年间云南巡抚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书中记载:“三七茎叶,畏日恶雨,土司利之,亦勤栽培……盖皆种生,非野卉也。” 在清代以前,有关三七人工种植的历史已无详细、明确的文字记载。据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此药(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以及相传明崇祯年间,李自成部下神医尚炯亦用三七为药等。古代军队中使用三七作药,用量肯定不少,决非野生三七资源可供。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前,有《金瓶梅》(成书于明洪武年间即1368——1398年)记载:“在广南镇守。带的那三七药曾吃不曾,不拘妇女甚崩漏之疾”……。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推断: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三七能在千里之外的异地被认知和普遍使用,说明其传播范围相当广,其用量决非野生资源能供,证明在《金瓶梅》成书之时已存在了人工栽种。因此,三七的人工栽培历史可在640年以上。
云南文山三七网每天保持更新
文山三七,三七粉,三七花相关知识。